Sunday, August 21, 2011

从生活中来

一.

武以快为尊,情已舍为尊,谋以忍为尊。 ----电影《财神客栈》

完全是搞笑武侠,纯属娱乐博票房而已,可这几句特别的话引出来,还是令观众心上一阵惊艳,至少在概念上充满期待的,待看完片子却又完全对应不上或挑不起这几句的重量。

另外,这个亮点被“少爷”谢一再重复,顺口溜般挂在嘴边,精粹的东西成也就漂洗了它的浓度。

查了网上有人居然把这部影片看作三角恋中,一方舍了自己心爱的女人,哧吱一笑居然拿这么superficial的影片来对证精神领域的诉求,看来心灵荒野中的杂草确实丛生。

我承认自己并不是一个善于总结归纳的人,可是生活在远离喧嚣的欧洲一隅,极其缓慢的生活节奏让人更容易更彻底脱落任何外在浮躁绚丽的壳,直击实质的存在。

落入土地实在的种子总是朴实,待长出希望的青苗乃到到秋收季节,接收风雨灌溉的过程却都是平淡平静得甚至平庸。但谁又能否认这样一种朴实的成长,出来的东西却是最有营养的呢?

所以,在世界另一隅的东方,以华丽来显示富饶,以排场来表达声势,只不过是光怪陆离下另一种溃乏罢了。

二.

昨天还看了一部《The Maiden Heist》(中文名少女大盗、孤独的少女),其实是讲三个博务馆保安在几十年的工作过程中各自深深的喜欢上了博物馆的其中一部作品,一副仕女图,一副喂猫的少女和一尊人体雕像。因为面临博特馆搬移到遥远的欧洲,这三位年近花甲身体孱弱的老人商议办法如何留住他们深爱的作品。最后决定挺而走险,各自弄一份膺品偷梁换柱的留住了自己喜欢的作品。

这个电影情节些许惊险但并不那么的激动人心。我一边观看一边思量,其中一位喜欢仕女图的那位每天必久久凝视于这副作品之前,他经济状况不好偷掉自己妻子的八百美元去制作膺品,另一位孤单老人家里养满了猫并临摹他心爱的作品三十几年,还有一位酷爱雕像造型并趁值夜班之余特意模仿......

说实话吸引人的不是故事,而是这份对自己精神世界东西,近乎变态的坚守而吸引,他们是有精神的信仰的人。Open Yale Courses 中Death with Professor Shelly Kagan. 讨论过关于肉体之外是精神的存在及相互的影响和关系(扯远了,stop here)

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三位老人那形近枯木的年龄与对艺术的热爱和精神世界完美维护的具大反差,那种宁愿放弃自己生命追求内心世界寄托而挺面走险的行为。

每个人是怎么对话,梳理,清新,注入生命于自己的精神之中?
无论是已懂事的孩子还是已近花甲的老人,精神或者显示存在的圆满和踏实,没了它,空虚溃乏应运而生.......

我没能力讨论悲苦离情,感情的伤痛与精神世界中低迷婉转,留恋之苦。以我朴实的心怀有限的智商,希望任何的生活给予的现实,都应转化为积极欣喜的接受。

曾观注过一位科学家的博客,发现其精神文化修为实在很好,但被情伤所困得不能自拨,或者这也是另一种偏执吧。普通人或者很容易翻走的一页,到了某些人那里,就被精神化得远离了生活。

三.

但是,我相信任何信念都来自于生活,就如我提到从种子到发芽到成熟都缘自于土地。人的精神从纷繁琐碎淋漓现实中成长也缘于生活这个基石。

谁的日子都是一天天溜走,谁都有现实中大大小小的烦恼,永远不要觉得谁更幸运或倒霉。不同的是谁在生活的土壤中吸取了有益矿物质,成就了自己的圆满,而谁又选择放弃正向能量,留下糟粕垃圾。

从生活中来,从琐碎现实中来,却不希望经历世事失意,困难挫折而被其吞没。我寄希望自己更加感恩强壮,有条不紊真正的投入生活,并且不急不徐。

最后我终于发现自己一路奔跑得急急忙忙而忽略从容构勒图画基调色,匆忙如果不是行动而是内心,就会加的慌乱。让生活为精神着色,培养出真正热情。

还得说一件事,小美爸在大洋彼岸,自己作曲创作歌曲,除了惊叹其表演才华外,更欣喜这种对生活的热爱的态度。

4 comments:

孫小美 said...

写得真好(除了最后一段)!

Spring said...

呵呵!

孫小美 said...

换汤换得真勤快阿

Spring said...

见笑了,前面几个不是我自己的意思。